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发酵的 2025 年,商务部打出 “加强履约保障、加大信保力度、优化市场指南” 的政策组合拳,为外贸企业构建起风险防控与市场拓展的双重支撑体系。这一系列举措既立足当下纾困解难,又着眼长远制度型开放,通过精准施策增强企业出海信心。​

商务部三项政策强化外贸企业支持

一、履约保障:物流优化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​

履约能力是外贸企业的生命线。商务部通过 “硬基建 + 软服务” 模式破解供应链痛点:在物流保障方面,依托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稳定运行,推动实施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。以武汉海关为例,2024 年为 204 家企业扣减运费 637.32 万元,节约税款超 122 万元,企业通过国际贸易 “单一窗口” 即可实现类似 “点外卖” 的便捷申报体验。这种 “政策 + 科技” 的数字化监管创新,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企业每年减征税款近 400 万元。​

同时,商务部建立外贸企业圆桌会机制,形成问题收集 – 快速响应 – 跟踪解决的闭环服务。针对原材料短缺、跨境物流延误等履约难题,通过跨部门协调打通堵点,保障企业生产连续性。中创新航科技等企业已切实感受到政策红利,其关务经理吕嘉琪表示,CIF 成交方式下的运费扣减政策虽单笔金额不大,但长期积累可显著降低税赋成本。​

二、信保升级:制度完善与服务扩容双向发力​

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外贸 “稳定器”,在 2025 年迎来监管与服务的双重升级。1 月实施的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监督管理办法》强化风险防控,要求建立覆盖保险风险、信用风险等七大类风险的垂直管理体系。依托全球 4.2 亿家企业信息数据库和 400 多个海外追偿渠道,中国信保实现从风险评估到赔后追偿的全流程服务,2024 年前 9 个月累计支付赔款 15.8 亿美元,服务企业达 22.2 万家,同比增长 12%。​

政策导向更趋精准,短期信用保险产品持续丰富,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新兴市场。数据显示,出口信用保险直接和间接带动我国出口占比已达 24.5%,在逆周期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。监管办法特别强调增强服务能力,引导信保资源向政策性职能倾斜,通过 “防风险、补损失、促融资” 组合拳,为企业承接订单注入底气。​

商务部三项政策强化外贸企业支持

三、市场指南:规则对接与数字赋能提升拓展效能​

在优化市场指南方面,商务部通过规则透明化与服务数字化降低企业出海门槛。2025 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 106 项,取消电视剧制作、药品批发等一批许可事项,明确无人驾驶航空器、电子烟等新业态的准入规范。配合《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的意见》,企业可更清晰把握国内外规则衔接要求,规避合规风险。​

针对海外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,商务部持续发布国别贸易指南,结合广交会等展会资源,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。广东地区升级的境内段运费发布系统,覆盖西部陆海新通道 19 条铁路线路数据,企业输入关键词即可获取参考运价,大幅简化申报流程。这种 “信息赋能 + 平台支撑” 的模式,使企业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全球市场机遇。​

从物流成本优化到风险保障强化,再到市场信息赋能,商务部的政策组合拳形成了覆盖外贸全链条的支持网络。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,这些措施既为企业纾困解难,更通过制度创新构建起长期竞争力,推动外贸从 “规模扩张” 向 “质量效益” 转型,为贸易强国建设注入持续动力。

관련 뉴스

온라인 고객 서비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