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黄山风景区云谷索道旁,一名游客突然面色青紫倒地不起。千钧一发之际,工作人员吴根义迅速跪地实施心肺复苏,与此同时,救援队员携带一台书本大小的设备赶到现场。持续12分钟的心肺复苏配合该设备的三次电击后,患者竟奇迹般恢复了心跳和呼吸——这已是黄山风景区近3年来第6例通过该设备成功挽回的生命。
这个创造生命奇迹的设备,名叫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。它正悄然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:地铁站、机场、学校、购物中心…而你是否曾留意过它?是否知道它如何在生死瞬间发挥作用?
一人だ、什么是AED?
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仪,是一种能自动识别致命性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便携式医疗设备。AED的核心价值在于:它能在黄金4分钟内对室颤实施电击除颤,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。与医院专业除颤器不同,AED专为普通人设计:它通过语音提示和图示指导操作,无需判断心电图的能力。就像一位永不疲倦的急救导师,时刻准备在最危急的时刻引导你挽救生命。
二人だ、AED如何使用?三步救命法
核心口诀:开そして贴そして电!
开:开机,打开AED盒盖(部分机型开盖自动开机)。
贴:暴露患者胸部,快速擦干身体表面水分,贴好电极片:一片在右锁骨下,一片在左胸侧下方。
电:若提示“建议电击”:大声喊“都离开!”,确保无人接触,按下闪烁的点击按钮。
三、守护生命的防线,第三方检验如何确保AED可靠
当生命悬于一线时,AED能否精准放电至关重要。想象一下:一台久置公共场所的AED,在关键时刻能否输出符合要求的电击能量?电池是否还有电量?严格检测是“救命神器”的守护者。专业机构对AED的检测涵盖六大关键项目:
1. 外観検査:外壳、屏幕、按键完整性。
2. 功能性验证:开机自检、语音提示系统。
3. 电池寿命测试:待机时长与突发使用负荷。
4. 电击能量校准:确保输出能量精确到焦耳级(如成人360J)。
5. 心律分析准确性:对模拟室颤信号的识别能力。
6. 数据记录完整性:抢救过程记录是否完整。
检测人员使用除颤分析仪——内置模拟人体阻抗的精密仪器,能测量AED放电时的电压/电流曲线,确保能量输出误差不超过标准要求。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守护,让AED在关键时刻从不辜负生命的重托。
四、记住三个关键认知
1. AED全自动操作,按语音提示即可完成。
2. 使用受法律保护(《民法总则》184条免责条款)
3. 任何人都能使用,无需医疗资质。
它被公认为“急救神器”并非虚名:操作智能化、携带轻便化、除颤高效化,成为现有急救体系最有力的补充。更重要的是,它打破了专业急救的壁垒——让人人都有能力在生死时刻挺身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