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全球经济仍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增长锚点时,中国数字贸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 “期中答卷”—— 今年上半年,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总额突破 1.5 万亿元,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攀升至 1.3 万亿元,两大核心指标双双创下历史新高,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印证了数字经济与国际贸易融合的强劲动能。​

上半年数字贸易双线创新高!中国外贸韧性尽显全球竞争力

或许有人会问,“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” 到底是什么?其实它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:从企业使用的海外云计算服务、跨境软件授权,到设计师为海外客户提供的数字创意方案,甚至是跨境线上教育培训、医疗咨询,这些无需实体物流运输、仅通过网络就能完成交付的服务,都被纳入这一范畴。而 1.5 万亿元的规模,相当于每分钟就有近 570 万元的数字服务在跨境流动,背后是中国数字技术服务能力的全球认可。​

另一边,跨境电商的 1.3 万亿元成绩单同样值得关注。如今,中国商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,能把义乌小商品、佛山家电、杭州服饰直接送到全球消费者手中;海外品牌也借助这一渠道,将母婴用品、美妆护肤等商品快速接入中国市场。从 “买全球” 到 “卖全球”,跨境电商不仅缩短了国际贸易的链路,更让中小微企业得以绕过传统外贸的高门槛,直接参与全球竞争。据不完全统计,上半年我国新增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超 10 万家,越来越多的 “小而美” 品牌正通过数字渠道走向世界。​

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数字贸易独特的韧性与潜力。正如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所言,数字贸易不是简单的 “贸易 + 数字”,而是通过数字技术重构贸易流程、拓展贸易边界的新形态。以往,外贸企业依赖线下展会、传统代理商获取订单,受地域、时间限制较大;如今,通过直播带货、虚拟现实展厅、大数据精准匹配等方式,企业能 24 小时与全球客户对接,贸易效率大幅提升。疫情期间,不少外贸企业正是靠转型跨境电商、拓展数字服务业务,才实现了 “逆风翻盘”,而这种转型如今已成为行业常态。​

更重要的是,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,数字贸易已成为中国外贸的 “战略缓冲带” 和 “增长新引擎”。一方面,它能有效对冲传统外贸受物流成本上涨、地缘政治等因素带来的波动,通过线上化、数字化降低贸易风险;另一方面,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优势,正通过数字贸易转化为全球竞争力 —— 从跨境电商平台的技术研发,到数字支付、跨境物流的配套服务,中国已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数字贸易生态体系,为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提供了 “中国方案”。​

展望下半年,随着 5G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技术在贸易领域的进一步应用,数字贸易还将释放更多潜力。或许不久的将来,我们能看到更多 “数字服务 + 实物商品” 的融合贸易模式,比如购买海外智能设备时同步获取终身数字运维服务;也能期待跨境电商在退换货、售后保障等方面的体验进一步升级,让全球贸易更便捷、更普惠。​

从 1.5 万亿元到 1.3 万亿元,这两个数字不仅是上半年的阶段性成果,更是中国外贸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生动注脚。在数字经济时代,中国正以开放、创新的姿态,推动数字贸易持续增长,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确定性力量。

Berita Terkait

Layanan Pelanggan Online